EN

Watch the latest trends/關注最新動态

深圳私募“出海” 中國概念股受寵

發布時間:2014-07-24浏覽次數:23101

沉寂了幾年的中國私募海外出遊潮,近一兩年又開始“火”了,原因是A股又開始減弱,尤其是創業闆的受挫讓不少投資者對其甚為悲觀,感覺“機會減少,有些地方完全無法下手”,而海外市場在全球經濟複蘇之下浮出不少機遇。

QFII規模進一步擴大、人民币國際化進程加快、“滬港通”漸行漸近,這些都讓一批有前瞻思維的私募機構浮想聯翩。而早在香港等海外設置分支機構的深圳私募企業也不斷穩固其海外市場,并開始有企業獲得香港證監會資産管理牌照。

在不少私募人士看來,資産國際化配置是私募“出海”的源動力,而海外廣闊的投資選擇将給投資機構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但國内的外彙管制卻在一定程度制約了海外資金的募集,期待能進一步放寬。

A股弱 海外就“火”

追溯國内私募“出海”有近十年曆史,也成就了一批私募企業。在深圳盈峰資本海外業務負責人朱明看來,國内獲得主流機構投資者認可的私募大多是從海外發展起來的。

“國内A股市場的特性是‘牛短熊長’,而海外是‘牛長熊短’。”2001年至2005年末,國内A股市場泡沫破滅,熊市持續的幾年間,許多私募紛紛“出海”到香港淘金。2005年的香港市場出現了一批優質股票,國内大型國企紛紛登陸香港,讓私募看到了很大的投資空間。

記者了解到,深圳曉揚資産在那幾年間成長為資管規模50億元人民币的私募機構。除此以外,還有深圳天馬資産、深圳新同方資産等私募機構也紛紛在海外注冊并發行基金,而開曼群島由于法律友善、監管适度等優勢成為不少私募機構青睐的注冊地。

然而,2008年後,海外私募市場有了很大的轉變。與國内市場大小私募不斷湧現相反,國外市場設立私募對沖基金的門檻逐步提高,各國監管逐步嚴謹,想獲得香港證監會的持牌和受國際投行的認可就更難了。“但順利度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海外私募之後都發展得很好,不少業績還沖破了2007年的最高點。”朱明說。

沉寂了幾年的中國私募海外市場在近一兩年開始火起來了,朱明認為,這與國内A股市場機會減少有關,“國内創業闆擴散到一些完全無法下手的地方。”他分析,一些精明的投資者發現,許多相關概念股都在海外市場,加上全球市場經濟複蘇,大家又開始出海了。

但是,在朱明看來,很多投資者并不是以“正規”的方式出海。“不以持牌發基金、沒有長遠的投資規劃和目标,沒有正式的基金,或者做外貿改做美股等。”他認為,長期來說,這些方式都很難獲得持續的發展,也很難獲得國際認可,更不容易受外國投資者的青睐。

“國内散戶多,國外機構投資者多,國内外投資者的理念有很大差别,國内市場更像一個博弈市場,而國外市場的操作更需要有長線思維。”朱明認為,盡管私募掀起出海浪潮,可若以國内思維操國際的盤,即使市場好也不容易持續賺錢。

資産國際化加速私募海外布局

2006年,深圳天馬資産在開曼群島注冊了基金管理公司,成為國内最早出海的私募對沖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其在過去8年間取得了270%的淨回報,其中在2013年成立的天馬全球基金取得了55%的淨回報。

據私募排排網統計,目前中國的海外基金共有31隻,截至5月底數據顯示,産品成立以來平均收益率達到137.95%,而同期基準僅上漲24.29%,超額收益明顯。

私募瞄準海外的底氣在哪裡?許多私募人士都認為是“資産國際化”。“随着資金的累積,國内投資人對資産分散在全球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貨币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深圳天馬資産COO劉虹俊告訴記者,許多國家的資産國際化程度都很高,但是中國人的資産國際化程度就比較低,這說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海外市場為中國投資人提供了國内投資無法涉及的資源,包括新科技和創新。”此外劉虹俊還介紹,海外市場提供了豐富的金融工具、交易的靈活性,多種投資标的交易效率和多空機制讓更多投資策略有了發展的沃土。

“把資産分散到不同地方,一方面是為了分散國家财富風險,另一方面這些高淨值人群的活動本身就是國際化的,海外有很多需要用錢的地方。其次,他們的下一代将是國際自由人,在國際上的活動比較多,而且他們會在國際上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朱明分析,随着投資人需求的多元化發展,未來資産國際化将是一個大趨勢,這些在國外的遊資往往有比較強的理财需求,需要尋找一個增值途徑,這也是海外對沖基金能夠發展起來的原因。然而,國内私募在海外的開拓還隻是起步階段,目前海外的對沖基金已經占據了一半的市場,是一種比較穩定的資産增值工具,國内私募在這一領域還大有可為。“深圳人炒港股的比較多,盡管内地人在香港的交易量目前隻占20%左右,但占比逐年提高的,特别是中小型股票。”朱明說。

業務多元 重長期資本增值

今年剛獲得香港證監會資産管理牌照的盈峰資本香港子公司近期在香港發行了一隻基金,朱明告訴記者,私募在海外多發行對沖基金,以他們為例,會較多發行以長期資本的絕對收益增值為目的産品。

另據了解,從投資标的來看,私募海外基金主要投資中國香港、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B股等,有部分基金會通過QFII額度來投資A股。不過也有部分宏觀對沖基金主要以債券和外彙為主要投資标的。

移民專戶也是近兩年私募布局的“新寵”。盈峰資本去年開始涉足“投資香港移民專戶服務”業務,為投資移民客戶做資産管理。據悉,這塊業務成本較高,盈峰此舉是希望通過這一業務做好客戶服務,挖掘更多客戶資源。據記者了解,目前一些有意做大移民專戶業務的私募正在和移民機構或者銀行合作,批量進行客戶服務。

而從策略上看,中國海外基金的策略非常多,早期多為股票多頭策略,後來逐步增加了主觀趨勢、相對價值複合策略、宏觀策略、管理期貨複合策略、股票行業策略等産品。相對來說,目前業績較好的仍是以股票投資為主的老産品。

也有業内人士指出,對于中國海外基金來說,如果隻是使用長短倉策略的話,表現會更好。因為與香港本地或者國外對沖基金的中國概念基金相比,國内私募由于投資團隊本身就在中國内地,在基本面方面研究能力更強,這也是優勢所在。

中概股受寵 望放寬外彙管制

私募海外淘金仍惦記着“中國情結”,從衆多在海外發行的基金來看,中國概念股的比重較大,如盈峰資本剛在香港發行的基金就是以最為熟悉的種子企業為主。

“相較于一個陌生的外國企業,當然是中國企業更能讓我們掌握和了解,這是我們的優勢。”朱明說,但中概股在海外是一個小闆塊,自身也有風險收益的特征,在投資的過程中要注意風險防控。

采訪中,多位私募人士認為海外私募的發展空間大,但是布局規模小所帶來的問題和國内對外彙的管制是擺在眼前的瓶頸。“最近幾年是全球金融史上相對自由且生機勃勃的時期,誕生了一批批優秀企業,豐富的金融産品也讓對沖策略可以更靈活和安全。”劉虹俊表示,無論從人民币國際化的大預期,還是滬港通的具體工具,“資金出海獲利”已經成為政治、經濟環境賦予的“通行證”。另外,利率市場化、金融混業經營都在要求國内資産管理行業提高“主動管理能力”,而一向被稱為“市場中最聰明的錢”的對沖基金,也要以行動力迎接着新的投資機遇。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出海,這在劉虹俊看來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劉虹俊說:“企業出海帶來更多中概股的信息賣點,而且中概股的數量會增加。”然而,中國老百姓手中的5萬美金的額度卻是限制投資的瓶頸,“真要做一個比較有效的投資理财,至少要有20萬美金。”朱明認為,排除沒有外彙管制的因素,投資者投資一個海外基金比投資國内的私募更好,選擇範圍更大,可以投資全球最好的公司以及中國在海外上市的好公司,而國内的好公司也可以通過QFII的額度參與進來。相比之下,國内投資市場隻能局限在A股市場,還要看基金管理人的博弈能力,這樣就限制了很多人做很多事情。因此,要讓中國海外基金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就需要把目前相對苛刻的外彙管制在投資領域,至少在證券投資領域放得更寬松一點,至少每人提高到20萬美元才能起到松綁的作用,當然,前提是做好客戶識别和适當性管理。

Go Back
Journal Home
Site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