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atch the latest trends/關注最新動态

讓未來更美好——寫在盈峰集團新版企業文化理念發布時

發布時間:2021-07-12浏覽次數:11815

各位同事、各界朋友:


今年是極具意義的一年,我們親曆了許多曆史性的事件,見證了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發展!


在這充滿挑戰而又生機勃勃的2021年,盈峰迎來了27歲的生日。回想27年前創立公司時,以及27年間一步步走來的曆程,我和很多資深的盈峰人一樣充滿了激動和感觸。撫今追昔,如果我們不願駐足不前而要繼續向成功邁進,眺望前程時則一定要不忘初心。


盈峰的“初心”是什麼?就是想做點事,踏踏實實、腳踏實地做産業,為員工、為社會做出一些貢獻。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滿意的産品和服務,為我們的股東和投資人創造更大的價值,為我們的員工提供一個享有尊嚴的職業平台,為我們的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發揮力所能及的作用。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正是因為這樣的初心,27年來,我們投身環保産業,就是為了在碧水藍天保衛戰中必定有我;我們布局文化産業,就是希望多創作一些積極向善的精神産品,弘揚社會正能量;我們在其他領域的投資,就是看好這些産業在滿足社會需要中的發展空間。27年間,我們的業務有變化、産業更多元、隊伍在壯大,但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未來更美好”的初心始終未變。


今年5月底,盈峰集團董事會确定了未來5年的發展規劃,我們給自己定下了更加遠大的目标和責任,就是希望盈峰能成為一家具有領先地位的、受人尊重的企業。我們将企業使命與商業進步和社會發展緊密相連,這不僅指我們要合法合規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更要成為行業模範。高标準嚴要求,不斷自我完善,打造有品質、高價值、可持續的産業生态,為社會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思想的改革要先于行動的變化!當前,盈峰處在發展規模最大、發展速度最快的曆史新階段,産業布局、核心人才行業背景等呈現多元化特點。如何形成統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說面臨極大的挑戰。我們的使命到底是什麼?我們的價值觀應該怎麼樣?我們應該倡導員工堅持什麼精神理念?…… 從今年3月開始,集團就在着手研究制訂更适應當前和未來發展的企業文化理念。經過多輪次、多層次、多維度的訪談、調研、讨論和投票,我們最終形成了盈峰新的精神價值文本。


這些“新”企業文化理念,既不是空中樓閣虛無缥缈的假大空,更不是否定過去為新而新的八股文,而是盈峰在面對當前和未來五年戰略機遇期發展中需要的思想集合,具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傳承”,傳承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盈峰集團所堅持的文化理念,表述不同,核心不變。同時,充分借鑒和考慮了各産業單位現行的企業文化内容,提煉和凝聚了大家的普遍共識,使集團的企業文化理念更具有普适性和包容性。


二是“發展”,處在新階段、面對新問題、迎接新挑戰,我們需要考慮未來五年企業發展所需要的精神環境。因此,我們要麼提升了部分理念的可拓展性,如使命和願景;要麼增加了新的理念内容,如員工行為準則。


三是“初心不變”,精神文化脫離了客觀實際,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盈峰發展到現在,我們的初心一直沒變,企業文化理念的推陳出新才有章可循。我理解,盈峰的精神文化離不開三個字:


“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講實話、做實事、出實績、實業報國,不弄虛作假、不陽奉陰違、不欺上瞞下,不唯上、不唯書、隻唯實……我們自己這樣做,也用這種“實”的精神引導和管理每一個盈峰人。


“善”:與人為善、與鄰為善,做好産品、提供好服務,弘揚積極向善的正能量,履行社會責任,做好企業公民,熱心公益慈善……把這一份從家族到企業的“善”心變成“善”舉,落實到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和每一件産品。


“和”:和是中國人最美好的追求,和諧、和平、和睦、和而不同,這中間既有協同包容,也有共享分享,還有對美好未來的向往。盈峰人這樣想,也這樣做,也将依靠企業的業績和初心赢得社會的尊重與認可,這也是盈峰追求的“和”之一。


在與企業文化工作組讨論企業使命時,我們探讨了一個話題:是選一個更平實簡潔的版本,還是選一個更激情昂揚的版本?其實,無論是之前使用的“耕植産業 創享價值”,還是新版本的“讓未來更美好”,盈峰人的初心都沒有變,我們仍然會一如既往地通過“耕植産業 創享價值”來“讓未來更美好”。也希望每一位盈峰人、每一位關心和支持盈峰發展的朋友,能與我們一起,讓未來更美好!


最後,附上盈峰集團新版企業文化理念,與大家共勉!



我們的使命

讓未來更美好


我們的願景

緻力于成為具有領先地位的、受人尊重的企業集團


我們的核心價值觀

誠信 包容 專業 創新 分享 


我們的用人理念

德才兼備 績效導向

文化認同 共創共享


利益相關方準則

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

為投資者獲取價值增長

為員工提供成長的平台

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員工行為準則

講實話 做實事 出實績 


2021年7月12日

Go Back
Journal Home
Site Home